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研学基地推荐请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研学基地推荐请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用头脑行走之相与比述是道之范式。道的内容太过庞大。只要我们脑子能认识到的都是道,那么还有我们脑子能认识到的道存在。因此道可以讲述只是认识的一小部分。而且那些认识到的与现实还存在偏差。所以能够讲述的道并不是完整的真实的道。
以偏概全不是智慧的选择。明白知识的局限性是建立整体思维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来看待世界,与用现实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用现实的眼光看待世界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看得非常大。而超脱现实的眼光来看,那些所谓大事也变成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比如,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从逻辑上应该很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一生都是好人或是坏人很难做到。人是可以变的。马云以前是个穷光蛋,现在是个富人。你能说马云是无产阶级吗?你能说马云是资产阶级吗?好像都不准确。
不能以偏概全,所以能讲述的道都不是道的整体。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局部来对整体有一个局部认识。只有明白自己认识的不过是挡住眼界的一片叶子,那么就会产生对叶子后面的世界探索的欲望。一叶障目人生的格局就会很小。要想贯通天、地、人。就得打开眼界。看见看不见的。
“道可道”的第一个“道”字,是大道的意思,既包括天之道,也包括人之道。第二个“道”字是说出来的意思。“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可以说出来的道理就不是“道”的本身了。根据能量递减规律,人的语言不可能把事物内在规律全部表达出来,“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年轻人谈恋爱,即便你心里再喜欢她,有些话还是说不出来的,你只能通过有限的话语,再加上一些生活中的积极表现,来体现你的爱意。这就是爱情婚姻之道。
《卖油翁》说的那个陈老汉,别人问他为什么手艺那么好,他只说了一句“但手熟尔”,其他的再也说不出来,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你好,我是品牌研学社,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应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于“道”的论述。
“道可道,非常道”,从字面意思来讲:道,若可以用言语来表述,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从深层次讲,实际上体现的是老子思想的精髓, “道”孕育万物,万物不能离开“道”,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亦体现了《道德经》的主题思想:道法自然。
老子的哲学之道,“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静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道可道,非常道”,虽然讲的是非伦常之道,颇为高深,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从中可以领悟的是:谦让淡泊,顺应自然,修心养性,坚守本心,是为己道!
感谢您的邀请回答您提出的问题,谨供参考。 《道德经》的第一章,开篇即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是人们习称的道,也就是道理,是名词。第二个“道”是动词,用言辞说出来。“常道”是指永恒之道,也就是构成宇宙的实体和推动万物变化的动力。 “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是指事物的具体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用言辞说明。“常名”是指称“常道”的永恒之名。 第一章全文今译为: 道为何物?说得出来的,不是真常的本体;道为何名?叫得出来的,不是真常的本名。 无形无名是万物的本始;有形不名是万的根源。 所以常用无欲的心态去观照道的奥妙;常用有欲的官能去观照成物的效应。 “无”和“有”这两者,是同一来源而不同名称,都可说是一种玄奥的东西。一种玄奥而又玄奥的东西,那就是开启大千世界无穷奥妙的总门。#泛文化写作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学基地推荐请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学基地推荐请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