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研学与德育关系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研学与德育关系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股风还没吹到河北!与其叫研学,不如叫春(秋)游,也不必给春游秋游披上这么个华丽的外衣!真的希望孩子们每年能有机会荡起双桨,泛舟湖上,漫步山间林中,享受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
研学风的兴起,是对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不允许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的一种纠正,按道理来说,我作为教师是应该赞成的,确实学生参与的校外活动太少。但我却并不喜欢这种研学活动,但并不反对适当的校外研学,没必要每个学期都要搞一次。
一、增加了家长的开销。
由于出现过部分安全问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逐渐不再允许学校组织学生去进行课外活动,学生每天的活动仅限于课堂、教室,有些学校甚至连体育课的稍微剧烈一点的运动都取消了。因此,学生的活动量比之以前大量减少,学生体质也较之以前的学生有些下降。这应该是很无奈的一种现象。研学之风的兴起,让孩子走出校园,走进更广阔的校外世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知识,活动的组织也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学校在安全责任上不再负责。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最典型的就是家长在此项上增加了一笔额外的花销,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甚至几千块,对于某些家庭而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二、增加了教师负担。
其实安全事故的出现并非是由谁组织这次活动的问题,更多的取决于组织活动的周密程度。由专门的机构组织并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因为事故的出现有很大的偶然性。专门机构组织活动出现了安全事故,学校同样无法逃脱被追责的命运。组织外出研学,也增加了教师负担,让教师厌倦这类活动的举办。
三、提倡组织严密的校内活动或其他适当的校外活动。
在校园内开展组织严密的活动,不劳民伤财。到校外适当组织一些春游秋游活动也是以前长期组织的传统活动。所以,还是特别回忆以前的那些做法,不仅仅学生高兴,教师也同样得到享受。一些无良媒体故意炒作校园安全事故,无限放大校园安全事故,加上独生子女的金贵,造就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以上是历史学习之窗的回答,请支持点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在它能激发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力量。让人想占有它,拥抱它,亲近它。正由于这种欲望的驱使,所以想亲自走近它,真正来一次体验,感受它的魅力,领略其中的精髓和美妙。
研学旅行正好把这种兴趣,渴望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用心灵去感受,用手指去触摸,静心聆听古韵与自然的声音。
我们学校研学旅行去过省博物馆,馆内有四大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通过参观让学生明白了越王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爱国情怀;仿佛听到了编钟的神韵和看到了歌女的曼妙舞姿。感受到了古朴和现代的味道。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领略到了古文物的精髓和美妙。这一切都是我们课堂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还加深了与古文化的亲近感。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还有一次我们到武汉紫荊园去研学旅行,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安全意识,让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做到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的深度融合。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近自然,走进社会。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理念,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合作,探究。
因此我觉得适当的进行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的现象不好吗?
研学风的确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特别是是一些城市的孩子,不仅是出行的地点上有了更好的选择,而且在学习和实践的方式上也有了更阔的空间。
其实研学有它的实际意义,根据我们目前的教学特点和办学情况,孩子更多的是通过书本、老师和电视、网络上增长见识,但是实际中有些认识是不够深刻的,实际实用类的知识,在书本学过之后,不去用就会弱化它的教育效果。比如说学习英语,为何很多人在学习这么多年之后,还说不好英语,或者害怕英语,其实环境有很大原因,国内用到英语的地方毕竟有限,国语可以应付大部分的事情,所以很多不会去强化英语,但是如果经历去国外研学,与国外友人交流,我们的孩子就必须把自己的英语用起来,并且这个时候,考验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考验他们的运用和实践发挥啦,从而深刻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但是正式因为研学的风慢慢热起来,不排除一些出于形式主义的组织,对于孩子来说作用不大,至于参与与否,还看活动吧,我们可以选择。
研学旅行虽然是近十年来出现的新词,但其内涵与我国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不谋而合,现在的研学旅行是由我国古代游学、近代修学旅行逐步演变而来,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那么至今我国有哪些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颁布以及政策的内容有哪些什么呢?
1.《国民休闲旅游纲要》
明确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
2.《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该“指南”对举办者安排活动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训、安全保障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特别在操作性方面,规范了带队教师人数、教学内容占比、协议规定事项、行前培训等具体内容,为整个行业活动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
4.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目前有哪些机构在做:1.专业游学机构或平台(平台麦淘);2.留学中介或培训机构(新东方);3.旅游公司(凯撒旅游)靠不靠谱,当然需要自己的慧眼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学与德育关系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学与德育关系论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