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走的力量研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走的力量研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研学以前被称作游学。游学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史记》中就有所记载,而国外游学更是在17世纪便已盛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游学逐渐演变成一边旅游一边学习的特色教育形式,被视为是一种“行走中的教育”。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增长知识,在体验中提升价值。
因此,研学的本质是游学,其名称经历了从游学—修学—研学的发展历程。如需更多关于“研学”的介绍,可以查阅研学旅行相关书籍获取。
周六带孩子参加了东营科技馆,给孩子提供了科学探索空间,激发对科学研发的热情,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爱好,参观后,孩子激动的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续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参观科技馆的心得体会1
回忆起那天参观科技馆的情景,我又攥紧了拳头,暗下决心:做为祖国的花朵,我必须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就应从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绿色的祖国,创造一个绿色的地球……
明媚的阳光和喜庆伴着我来到了北京科技馆。站在科技馆门口,放眼望去,上方是高大庄重的建筑物,下方是慢慢流动的人流结成了天然的一幅彩图。走进科技馆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空中挂着白球,形态不一,各种不一样的图案,有些天真可爱的女生蹦起来去够,但是怎样在各个展厅里,我还看到了“自行风扇”“磁圆盘”“体操机器人”“全息音响”“排箫”“虚拟排球”“虚拟翻书”等搞笑的项目。
穿过走廊,走进机器人的世界,那里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弹钢琴的机器人,会说话的机器人,还有会走路的机器恐龙……真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斜楼房,你一进去,就觉得头昏,失去重心,有的小孩一进去,就摔了一个大屁顿;再往前面走,就是一件黑色的房子,你一进去,你面一片漆黑,右面墙上有一种特殊的灯,务必用手有力拍才能亮,可好玩了!
走出去,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尤其是青年,少年,所见所思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相当得局限性。眼界决定境界,多去外面走走,尤其是人文、科学之主题的游学(参学)可以打开眼界,增加阅历,注入新的灵感,血液
目前政策也支持,增加了对课外研学的“行走的课堂”重视。
研学旅游有意义,我马上年到花甲,说一下研学旅行对老年人的意义更深刻,给人知识,更给人快乐。
徐州老年大学有一个班,一座难求,那就是旅游文化课班,他们常年游走在山水文化之间,横跨古今中外,大家都特开心,他们与俏夕阳旅游社成了最佳合作伙伴,办好研学旅行,关键有三:
一是有德才兼备好老师。老年大学开办的旅游文化课,是老年朋友最为喜爱的一门课。现“一票难求,”。主要原因是缺乏高水平的老师。周老师,他早年毕业南大历史系,退休前在一所本市赫赫有名的中学校长,教授高中语文。现他根据老年人特点,自己撰写讲义,融入自己对旅游文化的深刻理解,颇受老年学生欢迎。一开讲就是6年。2014年,旅游文化班到河南安阳参观“殷墟文化“,出发之前,周老师就这一旅游地专门讲授的其来历、特点,等同学们归来,周老师就同学看过的考古实物,实际感受,又专门开办了一堂课,形神兼备地讲解,加深对同学们对这一段遥远古代史的理解程度。
二是有带头人。认真负责 勇于担当,乐意奉献。旅游班有同学70人,平均年龄65岁,过去工作岗位、职业身份、文化程度、个人兴趣不同,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非常不容易。担任班长已有6年的孙大姐,她用“三心二意”工作法(即细心、诚心和耐心,企盼同学们学得有意义、心里又满意),让她赢得同学们的赞许。
三是班集体团结互助,不计个人得失才长久。旅游文化班绝大数是年过花甲的老同志,经常到海内外观光,人身、财产安全尤为重要。他们到山东曲埠参观“三孔”,一些年轻些同学自觉把前排座,让给古稀之年同学坐,身边时常有班干部,专门关心照顾,不让任何一位同志掉队。旅游,让大家真切感受祖国山河的独特魅力,欣赏悠久的华夏文化印痕,令同学们亲如兄弟姐妹。“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近年来,她们的足迹从国内到国外。2011年,到浙江千岛湖、西湖,乌镇;2012年赴南京栖霞山、秦淮河;2014年4月河南安阳殷墟、马氏庄园、参观焦裕禄纪念馆;10月到开封欣赏第三十二届国际菊花节;2016年4月到河南八泉峡、青龙峡;6月份,来个新疆14天游。同时,2012年11月泰国六日游;2014年3月大韩民国游;2015年10日到西欧来个六国游。今年9月份,俄罗斯深度游八日。旅游文化班老同志追逐旅游文化梦想继续在路上,她们编织着更丰富多彩的未来征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走的力量研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走的力量研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