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 > 书画装裱研学活动 书画装裱实验总结

书画装裱研学活动 书画装裱实验总结

  • 研学
  • 2024-08-01 12:38:02
  •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画装裱研学活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画装裱研学活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有些现代书法家的字不具备古味?

有两种情况,一是具有较高的技法基础,然后开始写自己的字,虽然生动娴熟而失去了高古意趣书风。二是学今不师古。学今易进,但无古之质朴浑厚自然之意韵。这种情况在部分中青年书法家的作品中较常见,但在特别突出的优秀的书法家的作品中并不鲜见,富有古趣而不乏新意的更多一些。

书画装裱研学活动 书画装裱实验总结

不具备古代书法意趣,多是临摹古代经典书法不足或不够深入所致。如果经年深入古代经典法帖之中而临摹不辍,不其然而自能见古风。如现代书法家穆棣的作品还有石城张伟的书画作品,无不浸透盎然古意。

(穆棣和他的作品)



我们从他们的书画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的书法或绘画意境,由于完全深入古人,一点一画,包括结字无不透出盎然古意古风。这种古风古意的获得自然在于他们完全深入古代经典作品而获得。值得一提还有如林糊糊的画风,虽然一派新面貌但仍然不是古意精神。

林糊糊作品



张伟作品欣赏

杨芸熙和她的作品

谢谢提问。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确实不具备古味。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业化完成时代。从中国的封建帝制推翻以后,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重大的转移,这就是从科举取士,转变为公学专职教育。社会需要多层次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


古代的人才,实际上基本只有科举一条路,而现代教育可以进入工商业公共领域工作挣钱。

所以,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了。这就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没有工作,但是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一般是不参加具体的社会劳动的。

如果没有人招募,只能读书写字,或者游山玩水,欣赏风景。这叫赋闲生活。

而进入官场的文人士大夫,也是宦海沉浮,大多数人,并不得意,所以,也喜欢读书写字为乐。

这样,古代文人士大夫,即使没有任何工作,读书就是他的全部生活。

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科举没有年龄限制,所以,一个中举的读书人,也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家族鼓励他们读书,哪怕一辈子没有中举也有读书人的尊严,这是古代读书人的特殊社会环境。

近500年书法古意尽去。当代更是如此,这个问题值得警惕。但是仍旧没有人可以说出为什么。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如有不当,请大家指正,仅供参考。

文化环境的各异

文化环境的优劣自然也会带来书法艺术的繁荣与衰败。比如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和东晋时期,文人不愿意涉及政治漩涡,都寄情于山水田园,以文章为生活的主要乐趣。当然书法也在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气”就是书法的魂,更是古意的来源。文化是民族自信的根源,有了自信,才有了文化的可延展性,也就是创新文化。

如果文化环境恶劣,文人受到打压的社会,无论文化还是书法都会受到严重的制约。而形成只注重外在的伪善文化。外表华丽,内在肮脏,这类现实的伪善文化自南宋灭亡后就开始大兴起来。这也是为什么赵孟頫书法复古风潮不成功的原因之一,之一而已。

学习方法的误区

学习方法的误区也很重要。古代书论里确实有提到临摹这些方法,但是临摹被夸大了,这里有真有假。比如临写,只临写外形,不注重笔意内涵的临写是无用的,古人书法的古味是应时代而生,要想具备古意,即使没有环境,也要透彻的揣摩古人的书写环境和意图,所以,玄幻的笔意是唯一途径。

只临摹外形没什么大的用途,这就如你长的跟王羲之一模一样,并不见得你能写出兰亭序。抛开原帖就无从下笔,这是现代书法的最大弊病。能抛开的,基本都是乱写一气,毫无融入古味。如果是书法纯玩教学,那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书法研究,我们过于教学化了。这些问题书协的不作为,不引导,直接导致了现代书法的全面沦陷。注重技法,注重外表和法度规则的标准,让书法彻底失去了古味。

书法回归理性与古味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还是那句话,我们需要文人风骚的年代,有了这些,书法兴起不难。

什么是书法的古味?怎样写出古味?能举例说明吗?

书法的古味包含有:古老质朴、古老雅致、古老有拙趣、古韵、古意、古香古色等的古典美。

要写出有古味有古典美的书法作品,只有在古代经典碑帖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即广博又专精,学习古典文学的精华,把国学思想渗透融入书法作品中。才能写出有古味的高雅的书法作品。特别是篆书、隶书,古意盎然。篆书不仅能增加作品古味,还能使作品具有篆籀气。

翁方纲(1733一1818),字正三,号覃溪,河北大兴人,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书宗欧阳询、虞世南,在汉隶方面下过功夫。讲究笔笔有出处,笔笔有古人。他的汉隶厚重朴拙,端庄优雅,有古味。与当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清四家″。

(下图为翁方纲汉隶书法作品,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为什么书法作品的内容文言居多而白话文少呢?

因为文言文字词精炼短小,每一个字可能都有独特的多重意思和意境!给人于想象的空间,和同鸣的感觉尺度寻找,也就是有朦胧感,让每一人都有不同的感觉和意境,让每个人都能伸出触摸的触角,让每一个都能联想和浮想联翩!

而白话文比较清楚说明了词句的意思,限定了联想和想象,限制了尺度和范围,限定了角度和发挥!太过于肯定而没有了很多方面的空间!

书法家创作书法作品一般都喜欢用文言,原因有二。

一是书法是视觉艺术品,是让人欣赏的,且大多都是装裱后挂在室内兼作装饰,虽然章法有横幅、条幅、中堂、斗方、扇面等多种,但都是有尺幅限制的。相对于白话文,文言作品语言精炼,数字数句即能表达一个完整故事和寓意,有利于控制作品的尺幅。

二是文言作品大多是诗词歌赋和短文,词句韵律之美是白话文无法比拟的,欣赏起来更有“文华范”和“艺术范”,更能达到“书文兼美”的艺术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画装裱研学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画装裱研学活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