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 > 田中赋研学游记 田中赋景区

田中赋研学游记 田中赋景区

  • 研学
  • 2024-08-06 08:01:28
  •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田中赋研学游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田中赋研学游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芷江受降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吗?

目前国内一共有1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关于接受日军投降的旧址有:芷江投降纪念馆、富春日军投降纪念馆和南京投降签字仪式旧址。按照投降时间算,最早的是芷江纪念馆,按照建筑的建成时间算,最早的南京投降签字仪式旧址。

田中赋研学游记 田中赋景区

一、1945年8月21日15点30分,受降仪式在芷江七里桥进行。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代表日本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投降。为了纪念芷江受降,执政当局拨款计划建设“受降公园”,最后建成一座“受降纪念碑”。1985年新中国筹划建成“受降纪念馆”。芷江受降纪念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是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

二、1945年9月2日,侵华日军总司令、战犯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向中华民国投降,9月9日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签署投降书。现在全称“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位于东部战区机关大院内。旧址内建筑建成于1929年3月,原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

三、1945年9月4日,中国韩德勤中将在富春市中秋村接受侵浙日军的投降。1995年9月,富春市政府拨款修建旧址。是第二批国际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

图:芷江受降纪念馆

“芷江受降”标志侵华日军,开始同中国政府接触,讨论投降的具体细节,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

图:芷江受降纪念馆

随后的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正式无条件投降。因洽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史称“芷江受降”,时间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商讨投降细节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当时的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并是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雪峰山会战(即芷江保卫战)的战略总部。

图:芷江受降纪念馆

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县人民政府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1995年扩建、新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旅游景点”,蜚名海内外。

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受降纪念馆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而建,建成于1995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造型独特,气势磅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占地63亩,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最佳旅游景点。主要景点有凯旋门、受降纪念坊、受降堂、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旧址等。目前正实施纪念馆第二期建设,新建一批反映八年抗战历史,纪念为国捐躯抗日英烈的景观。目前准备增设四大景点。景点之一,建造有巨型“V”字雕塑的和平广场、受降纪念馆记照壁及毛泽东题词照壁等;景点之二,抗战战役战术展示区,再现抗日战争始于卢沟桥,终于七里桥,其中包括重大战役的微缩景观;再现我军抗战时缴获的各种兵器装备,日军降使当年乘座的降机降车;景点之三,受降纪念区,修复日军降使及随员住宅;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指挥塔,新建陈纳德将军纪念馆;抗战名将纪念馆;和平永奠牌楼;受降堂全景画馆;景点之四,碑林区建300块形状各异的石碑,错落有致地形成一座长城;石碑上将铭刻与抗战受降有关的题词和捐赠者名单等。  2003年9月,为迎接首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对纪念馆的陈展体例、陈展结构进行了全面革新,新增了327幅珍贵历史资料图片。把文物、文字、图书、音像以及声、光、电等展示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被誉为国内首家"抗战胜利受降博览窗"。该馆上下两层,设有“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勿忘历史”等展厅。  受降纪念馆馆内陈列是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而布展的,馆内陈列的内容及手段已十分落后,远远达不到观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芷江受降纪念馆抓住“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这一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共投资80余万元对纪念馆内陈列及设施进行全面更换。这次更换采用高新技术,突出声、光、电一体化,堪称省内最为先进的陈列布展,陈列内容主要突出了胜利受降与和平这两个主题,更加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历史。

老子为啥要在函谷关写《道德经》?

《史记》记载老子过关,“至关”,并没特指“函谷关”。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俢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室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关令尹喜曰”,关,关口。令尹,官职。喜曰,高兴地说。其意,关口官员尹喜高兴地说。后世道教编出一个姓尹名喜,叫作“尹喜”的人,还骑着青牛过函谷关。

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早闻老子大名,诚心邀请老子在函谷关小驻,在尹喜的再三恳请下,老子著述5000字,西出函谷关而去,经尹喜整理而成《道德经》。

作为国家管理图书的官吏,老子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在他管理图书的若干年中,周王室日渐衰弱,老子决定离开东周,他的这一决定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张大智慧的人不说话,不写文章,可是为什么老子自己却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吗?究竟是老子愚蠢还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谷关的老子,除了给人们留下一部《道德经》外,再也没有任何别的信息,直到现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都是一个历史之谜。而他的《道德经》也像一部谜书一样,让后人有说不尽的话语空间,《道德经》所阐述的道的精要人们未必全部理解。

《道德经》不过五千言,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前过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有关老子的话题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老子研究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话题。

我本不想写的,但是我还是怕很多人和我当初一样,抱着对文明的崇敬,相信一切留下来的解释和记录,我可以告诉你们不要再坚持了。理由简单如下,激发思考,引导激发大家对此问题的结论。宋被元灭,明被清灭都是外族入侵,为了统治,必然污蔑前朝历史,由此让后人接受他们的能力和文化,所以国历史宋明最后朝代都是写的最差的……历史很多人物为虚构,老子,有生无死,出涵骨关就不见了,有文明说得道了……很多文明都是杜撰,为了什么目的不做讨论,如果在看的各位能记得自己十几年前所有的事,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几百年以后的别人写你自己今天都都回忆不出的故事,有多少可信度……大家结合理解理解……

紫气东来三万里!西出函关五千年!问青牛谁人骑去!有仙鹤天上飞来!老子的弟子同乡学生徒第在函谷关任关令!洽巧老子途经此地!关令尹喜大喜过望留下老师稍驻数日!并拜托老子留下墨宝刺教!老子欣然答应并写下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道德真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田中赋研学游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田中赋研学游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