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旬邑秦直道研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旬邑秦直道研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直道线路迈向:起始点——马栏段——甘肃刘家店林场——调令关——五里墩——兴隆关——午亭子——双庙山——大台——窝壳梁——药王庙沟——行宫——桦树沟口
古时候高速公路——秦直道在志丹南边,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上,有一条南北方流向的古时候高速公路——秦直道。秦直道,陕北高原别名“皇帝路”“圣贤条”,是始皇帝于公元212至公元210年命章邯监修的一条关键国防交通要道。
现阶段,从陕西省淳化经旬邑到黄陵上畛子一百多公里的“秦直道”在山林和绿植的遮盖下基本上完好无损,是距西安市近期的完善的秦直道遗址。 据了解,本次秦直道考古工作者集中化挖掘的是陕西富县坡根基段,直道基本上沿山脉定线,朝南北方向约长五点三公里。
、秦直道:共11段。类似近日高速公路。其中:(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蒙恬开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是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 秦直道由云阳林光宫首途,就进入甘泉山。甘泉山为子午岭南端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直道离开林光宫后就进到子午岭中,循岭北行。经今陕西省旬邑县东的石门关,北行至凤子梁,再经今甘肃省正宁县刘家庙子林场、黑马湾、野狐崾岘、南站梁,而至今陕西省旬邑县雕岭关。
、秦驰道(包括直道):公元前222年开始,秦始皇所修筑的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秦代标准化道路,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根据车同轨的标准,秦驰道均宽五十步,可并驰2车,以利管理六国旧地,和方便战争前线的补给,还能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 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驰道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唐家民俗博物馆(唐家民居)位于陕西旬邑县城东北7公里处的唐家村。始建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其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它是唐氏地主为了显示唐家上通帝王,下结官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家业而营造的。当时共建成宫殿式的庭院87院,其中以三层楼、转角楼、七檩六椽厅最为豪华。后因战乱及其子孙变卖仅幸存下来两进毗连的三院和其它两院共五院,陵墓一座和一批珍贵文物及值得观赏的石雕作品。这些作品精美的程度常令我们当代人汗颜。
石门山森林公园的林木种类繁多,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和林相整齐的人工林。奇花异草,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国”。
旬邑县博物馆位于县城东大街,建于1984年。馆内座落着雄伟挺拔的北宋泰塔,古朴庄严的明代文庙。目前举办着古象化石和石刻拴马桩两个陈列。馆藏文物3600多件,其中珍贵文物183件。
古象化石馆内陈列的“旬邑黄河剑齿象”化石,1975年出土于旬邑县马栏镇西原村,体长8.45米,高4.3米,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称誉为“世界第一象”。 同时陈列的古犀牛化石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板齿犀牛化石骨架,体长4.8米,高3.1米,它和古象化石同时同地出土,生活于同一时代。
泰塔,建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塔高53米,砖石结构,有木质楼梯可登上顶层,县城景色尽收眼底。7层8棱,24个窗洞,56个风铃,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塔雄伟挺拔,精巧灵秀,至今仍是县城标志性建筑,是旬邑古老文明的象征。
文庙,建于明历年间(1583),座北面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面为歇山顶,正脊两端鸱吻有一米多高,垂脊各端均有脊兽。四檐均施斗拱,斗拱为一斗三升、五彩重昂。整个建筑结构严谨,肃穆壮观。充分体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石刻艺术拴马桩共陈列70余件。造型有人物、动物、植物、人与动物和几何体五类。拴马桩的造型丰富,不拘一格,富于变化,手法细腻,工艺精湛,是一批比较成熟的民间艺术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旬邑秦直道研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旬邑秦直道研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