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令营泥潭训练的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夏令营泥潭训练的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跑的孩子是我,比兔子跑得快,不跑的孩子是我哥,比驴还倔,硬抗!人家都说三岁看到老,的确是,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我,从小就比较圆滑,会看父母脸色,会想办法取悦父母,如果惹祸了,我会马上认错,妈妈棍子拿起,我会撒腿就蹽,等妈妈消气了,我再回家,给妈妈说点好听的,最后不仅不会挨打,还会得到一个煮鸡蛋的奖励。
哥哥,是头倔驴,犯错误从不承认,所以小时候没少挨揍,记得打得最厉害的一次:一天早晨,哥哥说什么也不想上学了,怎么劝也不听,我爸就拿枕头砸他,他也不跑,就等着砸,我吓得抱起我的枕头就跑了,后来,是爸爸一脚一脚把他踢到学校的。
我这种性格,上学的时候就非常听话,学习很努力,所以一步一步的按着父母的期望上了高中、大学,然后有了一份稳定工作,结婚生子,生活过得波澜不惊,平淡而幸福。
哥哥这种性格,什么都跟父母对着干,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上学,他撵鸡。所以,他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到处打工,什么也干不长,直到现在,依然在不停的换工作,大家都劝他稳定下来,但谁劝他也不听。
有时候,看他过得这么辛苦,父母会问他当初不好好学习后不后悔,他从来不承认他后悔。
他虽然嘴硬,但我觉得他应该还是后悔了,因为他儿子不好好学习,他会追着揍,好在他儿子是那个会跑的孩子。
我大表哥挨打时,不仅跑得老远,还趁机一把把他爹给推倒了!并指着地上的老爹说:“我让你现在打我!将来你老了,动不了了,我就把你推到河里!”
二表哥挨打时,能从他们村跑到我们村!一边跑一边喊“唐小月,你闺女要打死我了!你管不管呀!!”
而我亲哥挨打时,从不会闪躲半步,只会咬牙大喊“不疼不疼我不疼!有本事就你打死我!”于是,我妈下手更狠了!
我是女孩子,所以从记事起,就从来没有挨过打。但是我亲眼看到我哥挨了不少揍!
我哥有一个特点,就是死鸭子嘴硬!有时,我看着都干着急,可我爸妈却觉得那是听话、老实!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哥同一天、在同一个泥坑里面玩水!一上午时间,弄湿了四双棉鞋!
我妈一会儿给他换双鞋,一会儿给他换双鞋,蕞后一次给他换鞋时,突然发现没鞋了!对!四双手工棉鞋全部都弄湿了!(小时候穿的都是纯手工布鞋,不防水,湿了很难干。)
小时候做错了事情 被妈妈打 ,妹妹一看到妈妈拿条子就赶紧跑 ,妈妈追不上会很难过 。 而我因为看到妈妈伤心 ,不忍心让她难过 ,所以甘愿忍受疼痛 也不会逃跑 。后来妈妈知道我不逃跑 ,就是我怎么犯错他也不会打我 ,但是会用农村很难听的话骂我 。我知道他骂出的话有多难听 就是他的心里有多难过 ,但是我她骂我的时候我非常非常难痛苦,因为我觉得我在他心里面就是那样的糟糕 ,也觉得我本身就是这样的糟糕 。我甚至想她与其用这种难听的话骂我 还不如打我几下来的痛快。
而从小到大 ,妹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就大不相同 ,他很少听父母的话 ,哥哥姐姐的话也很少听 ,几乎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也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她。而我一心想着要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所以做事情总是以他们的意愿为先 。即使他们让我做我极不情愿的事情 ,只要他们吩咐了 我都会做 。
后来我发现我十分压抑 ,一度得了抑郁症 ,十分痛苦难熬 ,每天都想着要怎样去死 。但是妹妹却没我这种情况 ,他身边有同学朋友 ,过的相对比较开心 。
如果天下的父母在骂孩子的时候 都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或者注意一下说话的方法 ,或许就会少很多像我这样整天不开心的人 ,做什么事情从来不考虑自己开不开心 而首先考虑的是身边的人开不开心 。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小时候我和我弟弟就是两个极端的典型。我性格十分内向,而他又十分外向。我们两个小时候经常闯祸,或者说是他喜欢闯祸,而我跟着他一起闯。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一起承担父母的责罚。每次我和弟弟被爸爸妈妈训话或者挨揍时,我就会害怕的一动不动,任凭风吹雨打。如果父母不说话,我一直能站到墙角很久很久才会动。
图1:我12岁时与弟弟合照(我在右边)
但我弟弟不同,想揍他那可要等天黑,因为他知道闯祸了,白天都不会回家,一直等到天黑后吃饭时才会回家,否则白天抓都抓不住。记得一次我弟弟把爸爸准备送礼的香烟偷着抽了,接下来不出意外,被爸爸追着绕村子跑了两圈才抓住。
我弟弟从小惹事生非,胆子非常大,即使上学了同样如此,也是经常欺负同学。而我则不同,上学后则是经常被别人欺负。记得我上初一后,经常就被一个同班叫王强的同学欺负,后来被我上三年级的弟弟知道后,他居然把这个比我还大的初一同学揍了一顿。(备注:我弟弟学习不好一直留级,他比我小两岁。)
图2:我5岁时与弟弟合照(我在左边)
后来我也算中规中矩,不闯祸,不惹事,在父母眼里就是只乖乖猫,还被班主任起了个绰号叫“假女子”。
在后来我上了中专,而我弟弟还在初中,他胆子越来越大,砸校长办公室的玻璃,被老师批评时还打老师。最后上初二时被开除,那时候还打妈妈。几乎可以说没有人能管的住他,除了我爸爸。
我就是干工地的。一般情况下,打桩机钻头掉了,才会花高价找水鬼捞上来。
在水鬼下水前,都要签订生死协议。水鬼之所以上不来,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1、绳索挂在什么地方了,在不明白具体挂在什么地方的前提下。这个时候如果硬拉的话,很容易让水鬼受伤。可能会存在生命危险。
2、氧气罐很重,割断氧气罐,可以减轻重量,好让水鬼爬上来。舍弃氧气罐,而保水鬼的命。和水鬼的命相比,氧气罐能值几个钱。
‘工地"水鬼"如果上不来就割氧气罐,这种现象很少很少,这也就意味着这次打捞失败;这种工地,也不我们常见到的普通建筑工地。
大型的高层建筑,还有野外施工的桥梁等等,都需要深层而牢固的基础来支撑。这些选定好位置的桩基孔,都由大型重力设备来完成;前端负责开挖击打的钻头,又大又重。由于不断击打运动,孔洞又深地质结构也复杂,钻头难免出现脱落。遇到这种情况,依靠机器探索打捞很难实现,也不现实;这就需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依靠专业设备:氧气瓶、输气管保险绳等等,下潜进入有泥浆的桩基孔内,将钻头捞出。从事这种行业的潜水打捞人员,被称作工地"水鬼"。
这是一种高危行业,非常危险;桩基孔浅的二三十米,深的近百米。作业过程中里面充满泥浆,这些泥浆比重较大,为的是保持桩基孔内与孔道外的压力平衡,防止孔壁坍塌。一旦塌方,这个桩基孔就面临报废;因为这些桩位都是事前经过详细勘测计算来确定的,不能轻意更改。
我表哥是管工地的,我听他说见到过水鬼下去捞钻头上不来了,人就在下面和项目部的谈赔偿,谈好了后事交待完了就自己直接把氧气管剪断,面对死亡的那种坦然让人既心痛又敬佩。他们下去前都是要签“生死协议”的,上来了得2万,上不来了赔200万。
通常情况下,作业时会有两个人才能进行,多以父子或兄弟居多,一人下去捞,另一人在上面接应,这样比较放心,防止一旦出事其他人不组织力量全力施救的情况发生。
这种特种作业人员通常都要考证的,而且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特别高,以应对在地下几十米伸手不见五指下的复杂情况。
一般他们下潜时都会带把剪刀,主要是清理井底一些障碍物所用,以保证顺利作业以及完成作业后顺利出井,通常不会用来剪断氧气管走极端。
1、那么为什么出事了上面的人不将其拉上去呢?
这其实是一个误解,能救谁不救?一方面确实是遇到了特殊情况,比如绳索被挂在某个位置卡壳了,拉不上去了;
另一方面就是能拉,也不敢快速拉,因为要考虑压强对人心、肺、耳、鼻等的伤害,每拉升10来米要停留几分钟,来释放压强让人体适应,否则即使拉上来了,也非死即伤。
2、既然这样下井这么危险,为什么不把泥水抽干净再下去呢?
这个想法是可以但是不可行,如果把水抽走了就会立即塌方,正是因为有水的存在,保持了桩坑内和桩坑周围地下含水层的压力平衡,桩坑短时间内不会塌方,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塌方,如果把水抽走,内外压力失衡地下水溢出就会立即冲垮桩坑内壁造成塌方,这样更危险。
3、那么能不能换个地方重新再打个桩呢?
既然上不来,那肯定是在下面被东西卡住了,拉肯定也拉不上去,另外人在下面突发呃呃极端情况也不一定是要割氧气罐,全黑的状态下,你被东西绊住肯定第一时间想的是把拦住你的东西弄断好能上去
我的一个朋友,她在1992年和我一个产房生的孩子。我是儿子,她生的是女儿。当时我们还开玩笑说以后做亲家!我和她一直有来往。在她女儿5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病,好像是血液病,到了几个医院请了很多专家看但是医生怎么检查都不知道是什么病,只能用药维持着。药很贵,他们两口子都在国企工作,每个月的钱全部拿出来都不够用。看着女儿的病越来越厉害,他们两个就辞职借钱开了一家服装店。他们没有钱,租的店面也很偏僻,除了开业那天几个朋友帮衬外就基本没有见人来买衣服了。我也忙,又总是出差就很少去店里看她们。谁知道一年后再见,发现她们的服装店生意好的不得了。每天都人来人往,我在店里站了十几分钟,就没有看见她停过。好不容易她休息一下,我就问她情况。她给我讲了这一年艰难的创业故事。他们刚刚开始的时候生意很差,但是为了赚钱给女儿治病他们想尽了办法,那个时候网购刚刚兴起,他们就看准了这个,总之想尽了办法,生意就兴隆起来。赚了钱,就去做好事,最奇怪的是她女儿的病奇迹般的好了。想当年他们辞职去开服装店,有多少人笑他们,但是他们坚持下去了。现在一切都好,幸福的日子也刚刚开始了。
我的高中同学,一个女生,初中时学习不开窍,成绩不怎么强,中考分只够建档,高中上不了,他爸爸就花了点钱(94年,花了2000),走了个体育特招,练习长跑,进了我们县一中,和我们同班。
高一、高二的时候,每天我们上早自习晨读,她去训练,下午七八节课,我们上课,她也要去训练,每天训练量很大,整天看着很疲倦,文化课学习没什么起色,每次考试成绩还是垫底。这样的情况一直到高三上学期,那时候刚开学还没一个月,我们注意到她连续几天没上课,问她同宿舍同学,那个同学说她病了,感觉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心肌炎,校领导把她家长叫过来,医生说她是训练量大,劳累过度,建议休学,修养一年,推迟一年高考,不能拿孩子身体开玩笑。她爸爸听取医生的建议,给她办了休学,回家修养了。
我们继续以前教室-宿舍-餐厅三点一线的生活。到了下学期,她返校了,我们纷纷问她身体怎么样,怎么回来了。她说在家休息,天天没事干,家里也不让干活,怕她累着。她就把以前初中教材找出来又重新复习了几遍,感觉忽然开窍了,以前看不懂的内容忽然能看懂了,以前不会的忽然就会了。她就让她爸爸到学校把高中的教材也取回来,她自己在家学习,也能学进去了,这半年在家的时间,她把高中的知识学了好几遍。感觉身体没什么问题,就想回学校了。她爸爸同意了,但是叮嘱她先别训练。她回来后经过几次测试,我们发现她进步真的很大,第一次就考到全班30多名,我们班共60人,以前她都是垫底的。这越发给她信心,学习劲头更足了,越发用功,每次考试都前进一些。最后高考她考进了前10名,被上海大学录取,毕业后又考进了上海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后来网上联系,在上海某物理研究所工作。后来我们聚会聊天,说她真是应该感谢那场病,要不然最后就是上个体育学院,毕业当个教练或者体育老师,要不继续训练比赛,可能最后弄到一身病。
我的一个舅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以高中在校生的身份入伍的。
与他同期入伍的二十几个战友,要么是大学在校生,要么是高中毕业生。因此,我这个舅舅算是这批战友中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个。他们同时被分配到某兵团机关任参谋。
在此后的工作中,我舅舅的进步,似乎总比同期的战友慢半拍。比如说在55年授衔时,他们这二十几个战友,要么被授予大尉军衔、要么被授予上尉军衔,最低的也是被授予中尉军衔,唯有舅舅一人被授予了少尉军街。当然,军衔比舅舅高的人,除了文化程度比舅舅高以外,还因为有许多人在入伍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因此,舅舅的军衔比别人底,这也算是说得过去的。
有一次,舅舅在训练中不慎丢失了一张军用作战地图,受到组织处理,被下放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排长。
在所有同期战友中,其他人从机关到部队任职至少都是任营长以上的职务,而绝大多数人后来都是一直留在军级机关,或是军区机关工作。所以,舅舅也是唯一一个从兵团机关到最基层工作的人。所有人都认为他这是被“发配”到那里的。
到后来,这些战友要么是在营团级别上转业到地方工作,要么是在师团级别上在部队离休或者是退休,全部都没有参加88年的第二次授衔。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本来是准备被提拔的,但由于缺少了一个过硬条件,那就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所以最终没有被提拔使用。
而我的舅舅到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任排长后,先后参加了剿匪、平叛、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等实战,一步一步从排长,成长为省军区参谋长。1988年第二次授衔时被授予大校军衔,两年后又被晋升为少将。因此,舅舅也就成为了他们那批二十几名战友中,职务和军衔最高的一个。
我的一个同学,初中毕业后考上了警校,正好赶上中专生包分配的末班车。
可天公不作美,在他去我们县交警队上班的前几天,搬东西时把脚砸伤了。后来又碰上伤口感染,一直在医院待了半年,最后左脚的脚趾都被截去了,工作也泡汤了。
他的中专校友基本上都分到各地的交警队了,他就托他的同学找些活干,基本上都是给公路安装减速带的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工时腰都快断了。
他经常给小区安装减速带,后来就卖点垃圾桶,车位锁啥的。小伙子脑子好使,嘴还甜,生意越来越好。
他现在成立了XX商贸有限公司,经营物业设施,清洁设备。他的公司已经发展到30多人,生意很火爆。
最近这几年每到春节时,他总会张罗同学聚会。其实就是他掏钱请客,感谢曾经帮过他的同学们。
他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
近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通过网络学习知识,通过网络连接整个世界。
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也因为网络游戏的到来,耗上了自己的青春和时光,荒废了学业,荒废了未来。
乍一看,这似乎是网络游戏的责任,因为网络游戏让青少年上瘾,并很难戒除,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关于未成年人上网,玩儿网友的教育和规章的建立的缺乏,导致了这种情况,这是我们应该不断改进的。
但是,也不能将全部原因归咎于网络游戏,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大一部分责任,也是来源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教育本来就不是放任自流,教育的过程,需要家长自身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了解现在孩子们呢的世界,充斥着什么样的信息,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需要提醒孩子的,在问题出现的源头,就控制住事态的发展。比如网络游戏,家长如果能在日常的教育中,早点跟孩子解释互联网的利弊,网络游戏的利弊等等,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娱乐,那或许孩子也不会沉迷。
另外,其实也反映了家长的教育问题,很多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都正值青春期的反叛时期,家长不好好跟孩子沟通,不尊重孩子的想要成年的心理,一味地打压孩子,只会让孩子更没有存在感,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被尊重感,就去网络的虚拟世界寻求补偿。
所以,这个问题如果辩证地看的话。
一方面,是我们缺少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游戏方面的教育和规章制度方面的东西。
另一方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家长的教育和沟通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我不认为网络游戏都是祸害。
宣扬暴力、凶杀、色情、迷信、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游戏是祸害,但主题积极健康、既能益智又有娱乐趣味的网络游戏却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产品。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乃至做出违法犯罪行为,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失败;
二是游戏市场监管不到位,致使部分内容不健康的游戏进入市场。
我们小时候,没有网络游戏,但是有各种言情武侠小说,大人们视之为洪水猛兽,逼得我们只能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地看。
当然,也有人看小黄书,但更多人喜欢看的是金庸、古龙和梁羽生。我在初中阶段看完了所有金庸作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考时我的语文分数破学校历史最高纪录。
那时候,武侠小说和小黄书被列为地位等同的禁书,其实比较冤。正如今天我们看待网络游戏一般,不分良莠简单地一概否定。
青少年天性爱玩,碰上喜欢的东西,总是容易入迷。
孩子小时候碰到桌子摔倒了,孩子哭了,我见过有的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打桌子来安慰孩子,说都是桌子的错,桌子碰到孩子了。
桌子没有生命,也不长腿,不会动,当然不会躲孩子,也不会碰倒孩子。
孩子是有生命的个体,是在trial & error(试错)的过程中不断纠偏和成长,碰到桌子摔倒了,原本不过是这个过程中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故(accident),不能说是孩子的错,更和桌子无关。家长告诉孩子下次注意即可,把罪魁归咎于桌子,相当是在暗示孩子可以强词夺理、推卸责任给不相关的一方。
这位家长的怒斥网游,就有这样的味道。
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有十年之久,荒废了学业,高考失利。是谁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游戏不会自己跑到孩子的计算机里吧),是谁没有给孩子立好玩游戏的规矩的(孩子能接触网络或智能手机的时候总应该给孩子立个规矩吧),是谁没有在孩子开始有沉迷苗头的时候就及时采取措施的,是家长嘛。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反而去怪网络游戏,这个前面孩子摔倒了怪桌子的家长有什么两样呢?
在电视剧、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娱乐项目充斥的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并没有像这位孩子那样意志薄弱,沉迷其中因此当掉学业,除了孩子本身自制力等因素之外,与家长的合理看管、约束、引导是绝对分不开的。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在各种诱惑面前不冲动,能够保持冷静并做出理智的选择,是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学会并掌握的能力,网游有不少负面的影响,但是说它害了一个时代的孩子有点过了。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绝对能揪出一个有问题的家长,这件事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曾经沉迷过游戏不短时间的过来人,对这个问题无法直接以是或者非来评价这位父亲的做法。因为我理解那种沉迷而无法自拔,同时身为父母也理解父亲的痛心。
指责游戏是容易的,然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却是复杂的。
当年我沉迷游戏的时候已经工作两三年,现在细思,应该是当时工作顺利、收入满意又未成家,无聊所至吧。当然我还保持着最后的那么一份自制力和清醒,工作仍然是保证着的,但是牺牲的自然就是自己的休息和业余时间。那么一长段的日子里,我睡眠不足、交际减少,每天一下班就飞奔回家打开电脑……直到有一天,一个电话把我从这种虚幻的世界惊醒:一个朋友说,我们一起做些事吧。于是我转身从那样的生活中走了出来。
作为一个成年人,因为有工作有正常的生活以及一些责任感,会有一些理智不至于完全迷失,而对于一个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沉迷进游戏后的确是很难自拔的,尤其是缺少自制力之时。这个时候,其实最有效的外援是来自父母,如果父母能够在发现问题之初,便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克服游戏的诱惑,逐步减少游戏时间,那么完全不至于花10年时间才让孩子自己走出来。
帮助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且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然而不帮助的后果又是危险的。可以想见的是,这位父亲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没有能够帮扶到位,那么在孩子成年以后,改变更不可能发生,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迁怒于游戏。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都有好坏,这位父亲为什么不想想,沉迷游戏的毕竟是少数,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不至于像你的孩子那样极端?在这其中,你自己又应担负怎样的责任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令营泥潭训练的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令营泥潭训练的意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